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这昭示我们,反腐败斗争必须在源头上着手,深挖腐败产生背后的根源性问题,通过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将“腐败毒瘤”连根拔起,方能实现政治生态的海晏河清。
在“不敢腐”上强化震慑。坚持态度不变、力度不减,将案件查处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贯通起来,既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又深究其背后的“关系网”、“利益链”问题,让腐败分子知止收手。同时,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不仅要追缴受贿者的非法经济所得,也要加大对行贿者的打击力度,让“走捷径”、“搞变通”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得不偿失,在社会上名声扫地,倒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权力、谨慎使用权力、不敢滥用权力。
在“不能腐”上扎牢笼子。大力实施“阳光村务”、“阳光问政”等活动,鼓励群众参与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类案分析,通过下发纪律监察建议书、整改督办函等方式,提出针对性强、有说服力的整改意见,督促协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堵住廉政风险漏洞。细化权力运行规则,明确责任追究机制,对于腐败行为,严格按照制度惩处,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在“不想腐”上营造氛围。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富矿,从老革命、老战士中汲取感恩奋进力量,讲好“身边事”,感化“身边人”,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善于利用反面典型“活教材”作用,深刻剖析典型案例,建立健全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机制,通过现场回溯案情,教育党员干部切莫成为“片中人”,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不因困难而退缩,不因一时成效而懈怠。需知,每一次对腐败问题的查处,每一项监督制度的完善,每一回政治生态的净化,都是在向着拔除“腐败毒瘤”的目标迈进一小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