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论坛-大话利州

  • 0839-3221258
  • 打造川北地区最大的生活互动直播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44988|回复: 39

故乡【已回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9-29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市网信办 于 22-10-6 16:04 编辑

     我是广元人.所以经常有看大话利州.我也发表一些我的看法.可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还望理解.
     现在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社会发展终究靠人.由于交通的便利.在故乡这种4.5.线城市的乡村终究在也难以留住人.其实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当地的决策者也许发生了一些偏差.在政府卖地.开发商赚差价.银行收利息的过程中.百姓被迫陷入一个为住而被困十余年的尴尬处境.为此.百姓进入一个加强版的规训社会.百姓无路可逃.这是一种新型的病毒.患者产生了抑郁症.疲劳终合症.其后果显而易见.患者变得麻木.冷漠.使社会缺少温度.甚至其危害超过战争.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每年自杀人数远超战争和普通疾病.但这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却无大多影响.而百姓再也难以怠倦.躺平.无法怠倦的群体.只能在生活的绩效面前低头.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决策者为了GDP和前途制造了无数的可见之利.让百姓再难回到一个平常的心态.回归平常会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生活的目标.可如何回归平常.我发表一些我的肤浅看法.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生活中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是稍有能力者.无人愿意进入该行业【有政府补助者除外】.资本入农有损公平.现实的农村中.土地重复整改.【有承包者可以真改.但需年限限制.用押金方式】谋求项目.寻求利润.意欲完全商业化农村.可能代价有些大.政府早已将大片良田出售.余下之土地耕种难度加大.效益较低.可否把良田产生的效益反哺.这可能对执政者来说.有些难度.不过.将农村变成农业综合体倒相对容易得多.核心成员需为本合作体内人.并有一定的薪金制度和技能等级以及养老保全等综合制度.建立区域化耕种模式.富裕资金建立农村集体养老.或以老养老【如65-75.义务换取75以上人员养老.以日计数】详细条款由众人商议.削减政府管辖.加强政府指导.需要建立透明账户.银行进入监管担责.         另外.加强农村水体管理.水之与地球如同血之于人体.现农村水体污染严重.皆生活过度所致.【特别是柏林水污染.其实柏林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其实每一个故乡人都会与故乡有千丝万缕的情感.只不过这牌该如何打.却也是一个考人的问题.不过近些年的流感也给出了一些答案.建立一个能留住养老的人.有牵挂的中年人.有奋斗场地的青年人.同时.鼓励部分人外出学经验.
    不要动不动就什么什么产业园.特别种养殖方面.因为农业是一个特殊行业.有一定的时效.一定时间后.需要淘汰.具体操作.需要规划.    我的话可能有些激进.具体建议也无法具体化.不过可以作为一个思路.以供商讨.谢谢.




发表于 22-9-29 23: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早已不是儿时模样,那时候河水清清可以洗衣,不知何时小溪小河换了衣裳,蓬头垢面泛着绿光。那时的井水冬暖夏凉,喝上一口甜到心头,现在的井水大家再也不敢饮用。小时候最喜欢吃妈妈种的莴笋,长大离开家乡再也没吃到记忆里的味道。农村剩下的大多是五十多岁以上的老人,依然做着繁重的农活孤单单的活着,当这代人老去不知农村是否还有人种地。我们歌颂土地歌颂田野,相信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我们想要的。乡村振兴仿佛只存在电视里新闻里,我的家乡依然落后依然没什么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30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立平同志:
        您好!感谢您对广元农业农村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对您提出的农业产业发展方面问题和建议开展针对性调研探讨,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祝您生活愉快!

                                                                                                                                  广元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30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3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农业局.
      如果贵局将对农业发展方向展开调研.我倒还有些其它建议.采纳否可由你们自行决定.
      1.真正的农业特色在我的理解中.应当是.尊循自然而非人为的强加调控.
      2.乡村振新有些难度.但让农业保证粮食产量还是可行.方法就是成立农业综合体.采取轮作.并建立粮食粗加工.用淳朴与自然打造自己的品牌.
      3.利用乡村网格化【现成】管理.让所有和故乡有关联的人.不要忘记故乡.毕竟我们都曾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性.
     4.水资源调查是重点.成立专职人员常态化.有些部门取消.【例如.柏林的消防.其实.增加一辆中型洒水车即可.还可以减少环卫的强度.可减少政府开支】.
     5.其实.马蹄潭水库是个人工湖.湖水变化明显.可以垂钓.但要定规矩.严禁乱扔不可降解物品.在河水自我清洁能力较差的地区.禁大规模养殖业.
     6.农村养老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晴雨表.大规模养老人群【上世纪6.7.十年代出生的人】将回农村.如何让他们幸福.【注意.孤独是农村养老最大的敌人】
     7.按农村常住人口配公务员.减少财政开支.现乡镇上下午两点半几乎不见办事员.
     不当之处.还望理解.毕竟见识有限.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30 1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建议比较多,最好是在职能部门管理范围内提出具体的问题 分析 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毕竟我水平有限.加之回乡有感.而且许多行业互有交叉.我只能有哪里说哪里.具体什么职能部门管理.只好他们相互协调.谢谢你的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1 12: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农业,农村,农民,这是个很难,能顾及周全的话语,很多很多年以来国家一方面要迅速城市化,一方面又要取消户口限制,人们来去自由,72行,又能行行出状元,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市场经济大潮中,想要怎么去墨守成规,或者一两种模式去发展,还是真的觉得无从下手。看看各单位下派到各地的人员,驻村驻乡,也没有干出什么成果,有的还草草鸣锣收兵,由它们去吧,路那,塘那,环境保护,土地改造等等。因为各省市,各城区,人们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自由择业成家成事业的,将来可能只能进行改土,集约成片的土地,私营化,农场化。多余的,不便耕作的地方,森林化,公园化,最后庄园化。反正,国家在管控粮食方面每年也有扶持,支持,管控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种植区的,保障民生所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农村改革没有那么难.因为.我是一个在农村打工的标准粮农【户口薄职业】.对于土地的热爱虽不及艾青先生.但也会常思念那片土地.那些驻乡.驻村干部难以成功.那是对这片土地爱的不够深沉.就拿柏林沟来说.他们拿一个遍地都是的古镇噱头来发展.肯定难以成功.因为我们没有超乎寻常的特色..柏林的历史是乎兴旺于清初【古墓作证】.且文人骚客碑文有迹可循.金岚.赤岚.岚黎.皆言清晨日出山中之雾【原有碑文.五岚紫气映佳城.向阳花木早逢春】在下愚钝.只知三岚.结合清初阆中曾为省政府驻地.所以柏林曾有兴旺.常言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之附近人口锐减.理当发展受阻.于此当用其他方法.不用谈振兴.用自然与淳朴.建立一个幸福的乡村.其实留住人.还是有其他方法.建立小规模农业企业.用薪金.技能.养老保全综合制度.乡村还是能正常发展的.不用考虑GDP和升官.用事实和诚心建造一个乐园.有何不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1 1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结合现代发展的状态,人们的求上的心态,社会,经济,时尚的变化,历史移动的进程而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2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至少在数百年内.其定位无法撼动.所以.要善待农业.农村.和农民.既然要善待.那就必须先了解.至少我认为绝大部分领导不太了解农民.就凭养老保险政策就可见一斑.而且老人大多孤独.安抚与照料在生活与生产中常常产生矛盾.需要建立一系列机制来应对.总体一句话.就是农村个体缺钱.政府因基数庞大而无能为力.而唯一可以调和这个矛盾的便是家庭.可政策早已让我们用积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被动的生存.我们深陷泥坑.无能为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 1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你讲的好,确实如此,但历史总是在被时间长河无情的推动着在往前移,地球自转也不会停,肯定不可能都把人世间的事情都办的能如人所愿,比如农村,这里指的是丘陵地带,边远山区,不能现代化,成片机器种植收获的市县,并不代表平原大坝和粮食主产区。人们生活生存条件在不理想的情况下,肯定要正常外流或者迁移。这也是现代化,一个国家正在进步的趋势和标志,那未留下的是,土地土地撂荒,老人老人无法照看,村子里杂草丛生,房屋无人照看,甚至是房屋垮塌,这个肯定是一个自然个人主体去承担它的使命,国家也有一定的扶助,这就是人们流传的,叫做善始善终吧!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只要给你解决了,道路,水源,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具它的事也肯定是个人主体去耕耘,生存生活。没有任何其它主体人去包罗万象。现今的政策好,至少有各方面的协调,帮助,甚至是兜底!你的建议是很好,国家也在搞加强村镇建设,尽量取消城乡差别。但是,太阳虽大,永远也照不完所有的弯曲之地。不喜滑过,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 1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是年轻人都想去大城市生活,鬼才想就留在农村呢!除了实在没得办法的,你看看年轻人有几个愿意留在农村?一天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存在喜与不喜.发帖目的只为百姓能引起政府重视.各抒己见其目的也为一个.时间是一剂良药.如此拖下去.那是对农村老人的不公.那是一个对新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群体.对于即将回归农村的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我们也需要这份保障.对于像成都平原这种平原大坝.可供耕种之地已不足九十年代的三分之二【我亲身经历这一变化】从荒凉的将军碑到富森到陆军医院到二绕传化直到黄许你还能见到多少农业用地.所以丘陵是农业用地的备用战场.不可或缺.因为.我也属于那个年代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 1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了很多,有些我也认同,但是任然要说,然并,有些群体注定比较悲剧 没得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3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你的说辞.我知道.你良心尚未泯灭.至少知道一群带有悲剧色彩的人.我们都知道.城市就业机会多.但农村必需要有人.假如在农村农民月均工资达3-5千.且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农村会有人吗.可能这样的公司会出现亏损.但纵观全国的各类公司.亏损的不在少数.或许你不曾犁过田地.但你总嗮过粮食把.那沉甸甸的感觉.很爽.很有安全感.我们都知道.年轻人在外面.光鲜的不多.在农村真的有这些企业.肯定会有人回家..国内的经济大多靠基建支撑.我们总感觉有饱和趋势.一个国家无论怎么高速发展.总归有衰退的时候.农村就是我们最后的保障.但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怠倦的方式来应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