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腐败滋生的土壤不除,公义难彰,民心难安。于新时代新征程中,持续发力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乃是党心所向、民心所盼的关键之举,是守护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抉择。 腐败滋生之壤,常源于权力监督的“留白”之处。阳光照不到的角落,便易滋生霉菌。强化监督体系建设,须如细密织网,让权力运行的每一丝脉络皆在监督之下清晰呈现。从内部监督的严谨自查,到外部监督的多元参与,无论是媒体的敏锐洞察,还是民众的雪亮眼睛,皆应成为监督力量的有机组成。以科技为先导,搭建数字化监督平台,使权力的行使过程留痕、可溯,让一切隐蔽的腐败行径无所遁形,方能在制度的刚性约束下,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为权力的清正廉洁保驾护航。 思想防线的崩塌,亦是腐败乘虚而入的缺口。当初心蒙尘、信念褪色,贪欲便会如野草般疯长。故而,廉政教育应似春风化雨,润心无声却有力。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先辈们的廉洁奉公精神,于党纪国法的学习中明晰行为边界,用鲜活的案例敲响警钟,使敬畏之心深植于公职人员心间。在一次次的灵魂叩问与思想洗礼中,筑牢抵制腐败的精神堤坝,让廉洁从政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一种价值坚守,从思想根源上断绝腐败滋生的念头。 社会风气的清正,亦是铲除腐败土壤的关键一环。当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流价值,潜规则便难有容身之所。倡导诚信、公正、法治的社会风尚,在各行各业树立起廉洁从业的标杆,让廉洁之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企业以诚信经营为基,官场以清正廉洁为尚,学校以品德培养为重,家庭以廉洁家风为传,多方合力,营造出一个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生态环境,使腐败如同无根之萍,难以存活。 持续发力铲除腐败土壤,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存亡的持久战。每一次监督制度的完善、每一场廉政教育的开展、每一步社会风气的匡正,皆是向腐败宣战的有力回击。唯有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以猛药去疴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方能还政治生态一片清朗乾坤,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廉洁动力,使中华民族在风清气正的康庄大道上稳健前行,奔赴辉煌未来。(刘珊) |